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编程教程 > 技术文章 > 正文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都写了什么?

guanshanw 2023-09-16 10:56 35 浏览 0 评论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都写了什么?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阅读笔记3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都写了什么?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Understanding by Design”聚焦发展和深化重要思想的教学设计(课程、评估、教学)探究。书中的精髓在于:学生现有认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让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规定学习内容成为一种可能呢?

为探索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研究设计目的——“理解”。本书旨在优化课程设计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精髓(big ideas?之所以没有直接翻译成“大概念”,是因为此术语在本书中高频出现,让我对“大概念”这个译法存有一定的疑问), 也是一种基于评价目的下探索“理解”深层内涵的尝试。我们将在此书中提供一种思路帮读者思考什么是理解,如何基于理解进行设计,并且如何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对所学内容已经真正理解(理解具有多个层次)的证据。

阐明“学生理解目标”和优化“最佳设计方法”的双重目标,引发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诸多重要问题的思考:什么是促使学生既掌握学习内容又理解内涵要义的最佳设计?如果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大量脱离文本情境的知识,我们将如何达成理解知识内涵的目标?在课程标准和终结性评价双重考量下,为实现学生贯通理解的教学是否可行?

基于以上问题,编者尝试作出以下回答:

1. 提出一种课程教学指导路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提升其学习迁移能力、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帮助学生理解不相关的事实和技能之间的联系并揭示学习内容的主要思想(big ideas)。

2. 剖析一系列适用于评估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

3. 考虑学生对所学内容可预见的误解(曲解?misunderstanding)在课程、评估和教学指导等设计中的作用。(危害?role)

4. 探索可能干扰学生理解力培养的常规课程、评估和教学实践,并提出逆向规划法帮助达成双重目标。

5. 提出理解六侧面理论,并探索其在课程、评估和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6. 呈现一种单元模板,帮助教师基于学生理解进行课程和评估设计。

7. 展示如何基于知识内涵(big Ideas)、关键问题和核心评价任务,将单个单元模块连贯一致地镶嵌在更高层次的课程、项目框架内。

8. 提出一套在课程及评估设计中便于达成质量控制的设计标准。

9. 主张教师设计要之于“巧妙”字而非“功夫”,学会搜索网络数据借鉴使用全球的课程设计案例。(Argue that designers need to work smarter, not harder, by sharing curriculum designs worldwide via a searchable Internet database.征求work smarter, not harder的最佳翻译!

二、本书受众

K-16(大中小学)各年级教师、课程和评估专家、教师(岗前、在岗)培训从业者、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

三、关键术语

(1)Big ideas

A big idea is a concept, theme, or issue that gives meaning and connection to discrete facts and skills. Big idea(书中采取直译的方法:大概念) 是一种概念、主题或者能够将不相关联的事实和技能赋予一定意义的问题。In an education for understanding, a vital challenge is to highlight the big ideas, show how they prioritize the learning, an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ir value for making sense of all the“stuff”of content.在追求理解的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挑战是突出大概念,展示它们如何决定学习的次序,并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在洞悉所有学习内容的价值。

(2)Curriculum

In this book, curriculum refers to the specific blueprint for learning that is derived from desired results—that is, content and performance standards (be they state-determined or locally developed). 本书中,课程指的是源于预期结果(不管是州立的、还是地方研发的课程内容标准及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的特定学习计划。(The best curricula (and syllabi), in other words, are writt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sired learnings, not merely what will be covered. They specify what the learner should have achieved upon leaving, what the learner needs to do to achieve, and what the teacher needs to do to achieve the results sought. 换句话说,最好的课程(和教学大纲)都是从所期望的学习内容的角度来写,而不仅仅是将要涵盖的学习内容。它们明确说明了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时应该学得什么,需要做什么才能达成目标,以及教师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所追求的结果。)In sum, they specify the desired output and means of achieving it, not just a list of content and activities.总的来讲,最好的课程会明确预期输出成果及达成手段,而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罗列。

(3)Assessment

By assessment we mean the act of determ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desired results are on the way to being achieved and to what extent they have been achieved.我们所指的评估,是衡量预期结果达成度的行为,衡量学生达成及未达成预期结果的程度。Assessment is the giving and using of feedback against standards to enable improvement and the meeting of goals. 它是根据标准提供和使用反馈情况,以改进和实现目标。Evaluation, by contrast, is more summative and credential-related. 相比之下,评价更具有总结性,与等级评定相关。In other words, we need not give a grade—an evaluation—to everything we give feedback to.也就是说,我们无需给我们反馈的任何东西一个分数(等级)评价。In fact, a central premise of our argument is that understanding can be developed and evoked only through multiple methods of ongoing assessment, with far greater attention paid to formative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an is typical.事实上,我们提出这一论点的中心前提是:只有通过多种持续的评估方法(更多关注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而非分数等级),理解才能得到发展和唤起。

(4)Desired results

By desired results we mean what has often been termed intended outcomes, achievement targets, or performance standards. 预期结果即那些经常提到的预期成果成就目标表现标准。All four terms are meant to shift our focus away from the inputs to the output: what the student should be able to know, do, and understand upon leaving, expressed in performance and product terms. 这四个术语都是为了将我们的注意力从输入转移到输出上: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知道什么、做什么和理解什么,并用其过程表现和产品输出加以体现。Desired result reminds us also that, as “coaches,” we will likely have to adjust our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n route, if feedback shows that we are in danger of not achieving the successes sought.预期的结果也提醒我们,作为“教练”,如果反馈表明我们无法取得所寻求的成功,我们将很有必要做出相应教学设计调整

(5)Understanding

The word understanding turns out to be a complex and confusing target despite the fact that we aim for it all the time.理解是一个复杂而令人困惑的目标,尽管我们一直在探求它的真谛。To understand is to make connections and bind together our knowledge into something that makes sense of things (whereas without understanding we might see only unclear, isolated, or unhelpful facts) 理解就是把我们(原本所了解的不明白的、孤立的、毫无意义的)知识联系和结合起来,使其变为有意义的事物。To understand is to be able to wisely and effectively use—transfer—what we know, in context; to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 effectively, in realistic tasks and settings. (Bloom,1956)理解就是能够明智地、有效地利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的任务和环境中有效地应用。(布鲁姆,1956年)

When we speak of the product of this achievement—an understanding, as a noun—we are describing particular (often hard-won) insights. 当我们谈及成就的产出——作为名词的理解——我们指的是特定的(通常是来之不易的)见解。The great challenge in teaching is to enable such subtle adult understandings to become student understandings— without reducing the understanding to a mere simplistic statement for recall. 教学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使这种微妙的成人理解成为学生的理解-而不把理解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回忆陈述。

We propose in the book that in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understandings, that knowledge and skill do not automatically lead to understanding, that student misunderstanding is a far bigger problem than we may realize, and that assessment of understanding therefore requires evidence that cannot be gained from traditional fact-focused testing alone. 我们在书中提出,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理解有诸多不同的种类知识和技能不会自动引发理解学生的误解是一个比我们可能意识到的更大的问题。因此,需要用证据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而这些证据是不能从传统的聚焦事实的测试中得来

四、澄清本书原旨

1. UbD不是一种规范性程序。它是关于以理解为目标、探索设计本质的、思虑周祥的思维方式。本书所提供的是一种设计或重新设计课程的方法,使学生更可能达成理解或预期结果。

2. UbD不是一种教育哲学,也不需要任何单一的教学信念。只是指导如何解决任何与学生理解目标相关的教育设计问题。不指定读者应该接受哪些“big ideas”(教育理念)。而是帮助您更好地聚焦在设计工作上,去达成对既定重要思想目标的理解和领悟

3. 呈现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我们设想所有目标明确、追求效率的教师都会遵循“计划、修改、教学、评估、反思、调整”的循环。因为信息的关键重新设计必然源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和预评估。

4. 本书主要集中在单元课程(而非单课时教学或更广泛的项目)设计上。单课时在从更大单元和课程角度设计考虑时,更具有目的性和连接性。

5. 尽管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深度理解,我们不建议所有的教学和评估都着眼于复杂的深度理解,需要根据课程、项目、目标的具体情况而定。

五、阅读注意事项和意见

1. 在探索除灌输式教学以外的方法时,之前认为对于理解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不灵了。我们预测你将受到以下问题困扰:难以界定理解;难以评估理解;在规划、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容易忽视与理解相关的目标。

2. 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关注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多关注big ideas(大概念)。教师所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仅是解码的误解,帮助他们在只关注解码不能构建任何意义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做。

3. 有些老师认为追求理解的设计与现有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不兼容。我们相信当你读完此书,会对这个想法一笑而过。因为大多数州立课程标准都或明或暗地指出了big ideas的重要性。一旦你理解了我们所提倡的元素是优秀设计的核心时,你的设计理念将有焕然一新的改变。

4. (自己添加的,个人认为这部分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们预测,你在阅读本书时将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其一、认同我们的观点。发现其中很多案例就是将优秀设计更为具体化的一贯而行之。其二,你会觉得我们在教学、学习、评估和设计方面提出了具有挑战性和违反直觉的观点。针对后者,我们设计了“误解警报”工具栏,以图在可能发生误解的地方提供观点补充说明,防止读者陷入不必要的思维混乱。

误解警报的出现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如果想达到“追求理解的教学”预期效果,就必须要成功地预测在学习过程中潜在的误解和学习难点。实际上,我们所提出的方法核心就是我们需要设计能够预测、激发和消除最有可能的对学生课程和评估所产生的误解。

我们还设计了一部分“设计技巧”的工具栏,协助你将UbD的理念应用到计划、教学和评估中。还有术语表和虚拟教师鲍勃,他将就营养单元的设计和在设计案例进行讲解。

做好准备,开启阅读本书之旅吧。我们期望你探索关键理念,重新思考确立在自身观念中已久的关于课程、评估和教学的习惯。相信你会从本书中汲取精神养料,收获诸多如何通过设计让学生达到理解目标的实用技巧。

相关推荐

七条简单命令让您玩转Git
七条简单命令让您玩转Git

凭借着出色的协作能力、快速部署效果与代码构建辅助作用,Git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用户的青睐。除了用于开发商业及消费级应用之外,众多科学及政府机构也开始尝试使用这...

2023-10-07 12:14 guanshanw

基本完整的关于Git分支branch的操作
基本完整的关于Git分支branch的操作

Git使用背景项目中要用到dev或者其他分支开发完代码,需要将该分支合并到master的需求操作步骤下面以dev名称为lex为分支名为例来操作一遍客户端操作:...

2023-10-07 12:14 guanshanw

Git 进阶(合并与变基)
Git 进阶(合并与变基)

在Git中整合来自不同分支的修改主要有两种方法:合并(merge)以及变基(rebase)合并(merge)merge流程图merge的原理是找到这两个分...

2023-10-07 12:13 guanshanw

Git学习笔记 003 Git进阶功能 part5 合并(第一部分)

合并(merge)是很常用的操作。尤其是一个庞大的很多人参与开发的企业级应用。一般会设定一个主分支,和多个副分支。在副分支开发完成后,合并到主分支中。始终保持主分支是一个完整的,稳定的最新状态的分支。...

非标题党,三张图帮你理解git merge和git rebase的区别
非标题党,三张图帮你理解git merge和git rebase的区别

初始场景:基于正常的开发分支修改几个小bug,然后在合并到开发分支上。gitmergegitcheckoutfeaturegitmergeho...

2023-10-07 12:13 guanshanw

git 初次使用(01)
git 初次使用(01)

先从github上克隆代码下来:使用vscode克隆代码如下图,填写上github仓库地址:vscode有时候克隆代码速度比较慢,可以用命令行方式克隆gitc...

2023-10-07 12:12 guanshanw

Git 远程操作

4.Git远程操作命令说明gitremote远程版本库操作gitfetch从远程获取版本库gitpull下载远程代码并合并gitpush上传远程代码并合并4.1远程版本库操作gitre...

Git常用命令-总结
Git常用命令-总结

创建git用户$gitconfig--globaluser.name"YourName"$gitconfig--globaluser.em...

2023-10-07 12:12 guanshanw

git中删除从别人clone下来项目的git信息,并修改为自己的分支

如果你从别人的Git存储库中克隆了一个项目,并想要删除与该存储库相关的Git信息,并将其修改为你自己的分支,则可以执行以下步骤:使用gitclone命令克隆存储库:gitclone<u...

git系列-回滚和放弃本地修改

回滚历史提交就是reset的功能。这种情况是已经提交远程仓库,需要回滚到之前的提交。gitreset--hardcommitId//注:强制提交后,当前版本后面的提交版本将会删掉!gi...

GIT使用小技巧大全
GIT使用小技巧大全

在大型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中,版本控制是无法绕过去的;目前来说,最火的版本控制软件就是GIT了。早两年SVN比较火,不过被大神linus喷了几次后,就日落西山了,...

2023-10-07 12:11 guanshanw

git相关命令-上
git相关命令-上

这些命令都是看了文档后,个人觉得比较有用的一些,展示给大家。回到远程仓库的状态抛弃本地所有的修改,回到远程仓库的状态。gitfetch--all&...

2023-10-07 12:10 guanshanw

Git命令行接口:掌握Git的必备技能
Git命令行接口:掌握Git的必备技能

Git是一款强大的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它支持命令行界面操作。熟练掌握Git命令行接口,是开发者使用Git的必备技能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Git命令行接口...

2023-10-07 12:10 guanshanw

Git命令详解
Git命令详解

相信各位小伙伴们应该都对git有一些了解,毕竟作为代码管理的神器,就算不是IT行业的小伙伴肯定也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一些。今天就来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自己总结的常用命...

2023-10-07 12:10 guanshanw

工作7年收集到的git命令
工作7年收集到的git命令

概念git中的术语解释:仓库也叫版本库(repository)stage:暂存区,add后会存到暂存区,commit后提交到版本库git安装linux...

2023-10-07 12:10 guanshanw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